桅桿起重機
起重、變幅,、回轉卷揚機都裝在起重機外部機房內,。常州東方有限公司專業(yè)供應桅桿吊(采用意大利技術)主要用于花崗巖和大理石礦山采礦,作搬運吊裝石料之用,本機特點是吊臂長,起重量大,迥轉范圍大,使用維修費低,
c-5,、c-17,、c-130哪種最先進最好,?
C5好載重量最大但已經老了,,主要現(xiàn)在使用C17
。世界上最大的是安225
安-225“夢幻”運輸機(烏克蘭文: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ия,,Antonov
安-225
Mriya),,北約代號“哥薩克”(Cossack),是一架離陸重量超過600噸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與飛機,,比A380還大。由現(xiàn)屬烏克蘭所擁有,、蘇聯(lián)時代的安托諾夫設計局開發(fā)作為蘇聯(lián)太空計劃的設備運輸用途,,迄今為止僅實際制造過兩架,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試飛,。安-225是蘇聯(lián)在1985年春季時,,因應當時蘇聯(lián)的暴風雪號(Бура?н
/
Buran)航天飛機與其他火箭設備之運輸需求而開始設計。由于開發(fā)時間非常短,,安-225的大部分概念都是來自蘇聯(lián)另外一架大型運輸機安-124,,以后者為基礎,延長其機身,,為了背負暴風雪號避開在飛行過程中航天飛機后方所產生的亂流,,因此安-124原本的單垂直尾翼設計被兩個位于水平尾翼末端的對稱式垂直尾翼給取代,變成一個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機尾,。除此之外,,為了提供足夠的推力,安-124原本所搭載的四具ZMDB
Progress
D-18高涵道比渦扇發(fā)動機(High
Bypass
Turbofan)也被增加到六具之多,,而全機結構也根據(jù)尺碼與重量的增加而進行適當?shù)膹娀?br>
An-225運輸機與暴風雨
An-225
安-225的一號原型機是在1988年11月30日完工出廠,,并于12月21日在基輔進行第一次試飛,1989年5月12日時它首次完成暴風雪號的背負飛行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當時蘇聯(lián)的經濟已經惡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貴的太空計劃,因此暴風雪計劃在實際發(fā)射成功一次之后就被迫中止,,而專門為了太空計劃而設計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連正在建造中的二號機也在半途叫停,使得只真正背負暴風雪號飛行了一次的一號機,,成為碩果僅存的一架安-225實機,。蘇聯(lián)解體后安-225由安托諾夫所在的烏克蘭接管,但由于該國的經濟狀況不佳無力操作安-225,,因此一號機從1994年5月以后就被存放在工廠的一角,,機上許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作為安-124與安-70的備用零件,實際上等于是已經處于不能飛行的報廢狀態(tài),。1998年安托諾夫嘗試繼續(xù)建造施工一半的二號原型機,,1999年起該公司展開一個新的計劃,將旗下?lián)碛械陌?124機隊開放出租給西方國家作為超大型貨物的運輸用途,,由于世界上唯一一架能與安-124能匹敵的運輸機,、美國空軍的C-5“銀河式”運輸機是純軍事用途的飛機,因此安-124成為世界上唯一可民間租用的超大型貨運用機,使得這包機性質的經營方式大大成功,。安-225當初是為了作為運輸火箭用途而設計的貨艙形狀非常平整,,整個貨艙全長43.51米,最大寬度6.68米,,貨艙底板寬度6.40米,,最大高度4.39米。為了方便巨大貨物進出,,安-225與大部分大型貨機一樣,,采用機首可以上掀打開的“掀罩式”(Visor
Type)機首,并把駕駛艙設在主甲板上方的二樓處,,在貨艙內還裝設了起重機,。不過與安-124不同的是,安-225的機尾處沒有可以打開兼作卸貨坡道用的尾門,。安-225一共需要六名機組人員來操作,,分別是正副駕駛各一名,兩名工程官,,兩名積載官,,在駕駛艙后方有一個小型的客艙,可以乘坐60至70個乘客,。不過以安-225的巨大機艙容積,,如果轉用做為客機,初步估計它可能可以同時容納得下1500到2000名乘客,。
重量與體積驚人的安-225,,在起落架部分的設計也很華麗,鼻輪部份是由兩對復輪一共4個輪胎組成,,而腹輪部份則是前后七組復輪左右共兩排,,因此總共有28個輪胎,全都是以油壓方式上下,,其中前輪具有轉向作用以提升飛機在地面滑行時的機動性,。
An-225的巨大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