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暴壓載艙是什么艙?風暴壓載艙,,就是能使用壓載系統(tǒng)壓進和排出壓載水的貨艙,。它主要設置在大型散裝船舶上,,通常有兩個作用: 一是在大風浪等惡劣條件下,,通過壓載,增加船舶的吃水和排水量,,減少船舶受風浪嚴重沖擊和主機飛車的危險 二,、沖翼艇是怎樣的?沖翼艇是利用航行時貼近水面的艇翼的表面效應所產生的空氣升力,,使艇體離開水面,,在接近水面的空氣中飛行的一種特殊的高速船舶,它的外形與飛機非常相似,。 表面效應的原理很簡單,。當沖翼艇在推進裝置作用下高速航行時,由于艇翼貼近水面,,流經(jīng)其下表面的空氣為水面所阻,,流速減慢,從而壓力增大,,這樣就形成了動態(tài)氣墊,;而流經(jīng)其上表面的空氣受不到水面的阻滯,流速大,,則壓力小,。于是上下表面便生產壓力差,也就產生了升力,。這個升力不是因為艇翼的橫斷面具有特殊形狀(像機翼那樣)所產生的升力,。這兩種升力合起來,,是沖翼艇所受的總升力。所以,,表面效應使艇所受的升力額外增加,。一般說來,下翼面離水面接近,,上下表面的壓力差越大,,增升的效果越明顯。隨著航速的增加,,升力也增加,,逐漸可將艇體抬離水面(起飛)。而當艇體脫離水面后,,其下腹面與水面之間也會產生表面效應,。最終,艇體便會穩(wěn)定地在距水面一定高度上高速飛行,。 這種表面效應因在地面附近也可以產生,,所以人們習慣稱它為地面效應。地面效應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發(fā)現(xiàn)是得益于一次意外的飛行事故,。1932年5月,德國一架巨型水上飛機“多克斯”號在飛越波濤滾滾的北海上空時,,幾臺發(fā)動機突然一起熄火停車,,飛機急劇下降,眼看要墜入大海,。但在這緊要關頭卻出現(xiàn)了奇跡,,飛機跌到距海面10米左右,便不可思議地不再往下跌,,竟穩(wěn)定地保持在這個高度上緩緩前飛,,最終使飛機獲救。人們事后研究才知道,,這里產生的神奇托力,,原來就是地面效應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也有一些飛行員因地面效應而獲救,。他們在戰(zhàn)機負傷時,發(fā)現(xiàn)可以貼近海面低空滑翔,,即使受損的發(fā)動機只有微弱的推力,,甚至完全熄火,也往往能安全地返回基地。這就是利用了地面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觀察到地面效應。當我們疊的紙飛機從空中徐徐飄落到臨近地面時,,會再次向上升起一定高度后才緩緩降到地面,,這同樣是地面效應的作用。 利用地面效應航行的飛行器,,統(tǒng)稱地效飛行器,,沖翼艇是地效飛行器中的一種。 沖翼艇一般采用空氣螺旋槳推進,,用空氣舵控制飛行,,飛行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370~430千米。(當然,,它也可以像傳統(tǒng)的排水型船那樣,,以低于每小時90千米的航速在水中行駛。) 沖翼艇與其說是“船”,,不如說是“飛機”,。但是由于它不具備在空中自由飛行的能力,必須貼近水面飛行,,因此仍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船來看待,。另一種說法是,它是介于船舶與飛機之間的交通工具,。 從20世紀60年代起,,前蘇聯(lián)就在地面飛行器技術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1965年研制成功了有80個客位,,航速為每小時150~200千米的內河沖翼艇。1972年宣布制成了航速為每小時250千米的內河沖翼艇,。近年來,,俄羅斯又宣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鷹”級沿海客運沖翼艇,。該艇全長58米,,翼展31.5米,高6米,,最大起飛重125噸,,最大商載28噸。內設兩層旅客艙,,每層可乘150人,。航速為每小時400千米,航程可達2000千米。同時宣布還建成了一種“河上客車”雙體沖翼艇,,長約30米,,航速為每小時370千米。這種船吸收了雙體船的優(yōu)點,,與單體船比較,,提高了有效載荷量及航行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 一些國家也相當重視沖翼艇在軍事方面的應用,。例如,,早在1964年,美國就研制成反潛沖翼艇和大型兩棲登陸沖翼艇,。 我國對沖翼船的研制也十分重視,。1984年試制出“902”型沖翼艇,載人飛行成功,。以后經(jīng)過改進,,試制了“信天翁”1型沖翼艇,總重0.95噸,,能乘載3人,,航速為每小時110~130千米,當水面波高0.5米時能凌波飛行,,在遇到障礙時可隨時拉大高度,,能躍過30米以下的障礙物。該艇底部裝有輪子,,可自行上下碼頭,,在水中和陸上均能停泊。由于該艇航速高,,適航性好,,耗用功率低,能長時間保持超低空飛行,,設計有創(chuàng)新,,在1989年第38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fā)明博覽會上獲得發(fā)明金獎。在其基礎上經(jīng)過改進的“信天翁”2型沖翼艇重3.6噸,,最大航速為每小時300千米,,航程900千米,采用耐腐玻璃鋼結構,,可在三級浪上航行,。 地效飛行器的研制和開發(fā)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產業(yè)化項目和“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三,、水密分艙法最早哪個國家,?大約晉代(260—420年)中國已發(fā)明水密隔艙,當時晉已具備制造密隔艙的條件,,曾制八槽航船,,就是八個不漏水的船艙。至宋元時,,全國船舶已普遍采用封閉隔艙的水密隔艙法了,。其法比國外(西方18世紀才有)至少要早七八百年,因此,,我國是世界最早發(fā)明水密隔艙的國家,。 水密隔艙是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一項重大發(fā)明。所謂水密隔艙就是用隔艙板將船艙分隔為互不相通的一個一個艙區(qū),。中國最遲在唐代就已經(jīng)在船舶上設置水密隔艙,,以后,水密隔艙在海船上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甚至部分內陸船只也采用水密隔艙,。 四、船舶的壓艙水為什么要排掉,?樓上二位,,不知道該說什么好。連凈噸位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還來回答問題呢,。,。。我真無語了,,不知道就別來誤導人好吧,。 我來回答: 首先要解釋樓上兩位為什么不對。何為凈噸位,?凈噸位是指船舶登記噸中的凈噸,。 船舶登記噸分為總登記噸和凈登記噸,分別簡稱為總噸,、凈噸,??倗嵃凑沾罢闪糠ㄒ?guī)規(guī)定為船內封閉處所的總容積,,從總噸中按規(guī)定減除不適于載運貨物、旅客處所的容積,,即為凈噸,。因此,總/凈噸是體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因此不能說某船的總/凈噸是XX噸,而應說某船是XX總/凈噸。一登記噸約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所以,,船舶凈噸位是固定的數(shù)值,只要船體結構不改變,,這個數(shù)值就不會變化,。船舶在進港口是要交港口使費,這個費用是以船舶凈噸位來記收的,,所以,,一般情況下,船舶進港的費用是固定不變的,,與壓載水沒有任何關系,。 再來說說壓載水。 壓載水,,也就是壓艙水,,最重要的作用是在船舶空載(沒有載貨的情況下)航行時保持一定的吃水深度以保證船舶安全航行而不致發(fā)生傾覆等事故。 “船舶進港時要排壓載水”就是告訴你這條船是要來這個港口裝貨,,因為本來船上沒有貨,,就要打上壓載水,否則船在海上航行太飄了,。 “出港時加壓載水”就是告訴你這條船已經(jīng)卸完貨,,空載著離開該港口。如果船舶裝了貨離開,,就沒有必要再加壓載水了,,否則豈不是增加了負重,更耗油更耗時么,?除非載貨量太小,,達不到安全航行的標準,必須有壓載水的幫忙,。 排出壓載水的作用: 1.很多港口吃水深度有限,,必須排出一部分壓載水,減少吃水才能進港(有的船舶甚至還要等港口的潮水,,高潮時才能進,,否則有擱淺的危險,當然也并不是所有港口都要等潮水了),。 2.為了裝貨,。如果一條載重10000噸的船舶有2000噸壓載水,不就占用了2000噸的裝載重量了嗎,?排出壓載水才能裝貨啊,。 另外,,壓載水也不是隨便排的,必須征得港口當局的同意,,否則出現(xiàn)污染怎么辦,。 |
cosco中遠海運(cosco船公司全稱) |
2023-03-15
|
查看詳情 >> |
LNG運輸船(lng運輸船中國制造) |
2023-02-27
|
查看詳情 >> |
sitc是什么海運公司,? |
2023-02-25
|
查看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