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nèi)容摘自百度百科:)
C.I.F.…cost insurance &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這一價格術語習慣上又稱為到岸價格,按照國際貿(mào)易慣例的一般解釋,,在C.I.F.條件下,,買賣雙方的責任如下:賣方責任:(1)負責租船或訂艙,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港期限內(nèi),,將貨物裝上船并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裝船后通知買方;(2)負責貨物裝上船以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3)負責辦理保險,,支付保險費;(4)負責辦理出口手續(xù),,提供出口國政府或有關方面簽發(fā)的證件,;(5)負責提供有關貨運單據(jù),包括正式的保險單據(jù)。買方責任:(1)負擔貨物裝上船以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2)接受賣方提供的有關貨運單據(jù),,并按合同規(guī)定支付貨款;(3)辦理在目的港收貨的進口手續(xù),。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把國際貿(mào)易中的FOB價格條件稱為離岸價格,,從而也把價格術語中包含運費與保險費的CIF說成到岸價,。甚至在一些正規(guī)媒體的文章中也不時出現(xiàn)這樣的說法。如在談到中國大豆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時,,經(jīng)常有報道說,,中國大豆的離岸價(FOB)高于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到岸價”(CIF)等等。 FOB價格說成離岸價格是符合其含義的形象說法,,因為FOB價格包含的是出口產(chǎn)品在越過船舷之前的所有成本與費用,,風險也在裝運港的船舷由賣方轉移給買方,但把CIF價說成是到岸價格說成就是一種不科學的說法了,。人們之所以誤稱CIF為“到岸價”是由于從表面上看CIF價格術語的確包含至目的港的運費和保險費,,人們只是單純地從價格構成來為其命名。 國際貿(mào)易中真正意義上的到岸價應該是DES,,而不是CIF,從交貨地點來看,,按《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以及其他兩個有關貿(mào)易術語的國際慣例解釋。CIF價格條件下的賣方叫過地點不是目的港,,而是裝運港,。它是一種典型的象征貨價格術語。賣方只要按期在約定地點完成裝運,,并向賣方提交合同約定的提單等有關單據(jù)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至于貨物何時抵達目的港,除非賣方在合同中做了明確的承諾,,賣方不對貨物的抵港時間承擔任何責任,。而真正意義上的到岸價格DES價格術語的含義是賣方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地點將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提交買方,不能以交單代替交貨,。 CIF不是到岸價還因為CIF的風險轉移界限也是裝運方船舷而不是目的港,。例如,采用CIF價格術語成交的合同,,如果載貨船舶在尚未駛離裝運港就觸礁沉沒了,,買方是無法向賣方提交索賠的,理由是越過船舷后的風險已轉移至買方,,買方只能依據(jù)保險合同合同向保險公司進行索賠,。這說明賣方對于風險并不負責至目的港,即到岸的價格術語是DES。在此術語下,,風險在貨物被置于買方實際控制之下時轉移,,此前的風險完全由賣方承擔。如上述案例中,,如果使用的DES而不是 CIF,,買方就可以在貨物沒有抵港之前不必考慮也誤需承擔任何風險,這才符合到岸價格的真正含義,。 另外,,在CIF的條件下,由裝運港至目的港的保險屬代辦性質,,賣方只需按規(guī)定會慣例承擔正常保險費用,。如果沒有特別規(guī)定,賣方只需投買最低的保險險別就算是完成了CIF的保險義務,;而在真正的到岸價DES條件下,,賣方是為自己的利益投買保險的,他要根據(jù)自己貨物的情況來確定投保金額與保險險別,,以及考慮是否加保各種附加險而支付保險費,。 再者,CIF術語中的F 是指運費freight,按《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規(guī)定,,CIF合同中賣方的義務是按照通常的條件及慣駛的航線,,負責租船或訂艙并支付運費。但這里所說的運費只是正常的運費,,在運輸中載貨船舶可能遇到惡劣天氣,,船上的機器可能出現(xiàn)故障,需要避風或修理,,也可能由于轉船或繞漢等發(fā)生的運費稱為不正常運費,。在 CIF條件下,不正常運費均應由買方承擔,。如國內(nèi)某公司以CIF紐約價格條件向美國出口某商品,,在投保一切險的基礎上加保了戰(zhàn)爭險和罷工險。在載貨船舶尚未抵達紐約港前,,船方獲悉紐約港正在罷工,,不能靠岸卸貨,于是便將貨物卸在紐約港附近的一個港口,。一個月后,,紐約港罷工結束,貨物又由該港轉運到紐約港,,但增加了1500美元的運費,,對這筆額外運費的負擔問題各方之間產(chǎn)生了爭議,,對保險公司來說,雖然接受了罷工險的投保,,但因罷工改港卸貨多增加的運費屬于間接損失,,所以保險公司拒絕賠償,而承運人依據(jù)提單的免責條款也可以不負責任,。賣方在CIF價格條件下負擔的是正常運費,,在貨物越過船舷后風險與費用就都轉移出去了,不必再考慮貨到目的港前的任何偶然事件所引起的額外運費,。爭議的最終結果是1500美元的額外運費只能由買方自己承擔了,。由此看來,船舶在沒有到岸時,,發(fā)生的運費仍需買方承擔,。所以,沒有理由稱CIF為到岸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