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圓球竹編
1· 上好的糯米用水浸泡2-3天浸透后,瀝干水后放入木甑里蒸20分鐘成熟,。木甑是用木頭做的蒸煮工具,,在木甑的底部有一個竹編的像倒扣的鍋狀的蒸屜。把木甑放在大鐵鍋上,,鍋里放滿水,,大火燒開鍋里的水,利用蒸汽把糯米飯蒸
2· 蒸熟的糯米飯倒入石臼里,,
3· 要兩個人配合操作,,一人拿石錘砸,另外一個人要不時地把上面的糯米飯團(tuán)往下面撥,,上下不斷地翻動糯米飯團(tuán),。
4· 等把糯米粉團(tuán)搗舂得沒有了飯粒的形狀,這時候開始,,搗砸錘子的動作要輕緩一些了,,
5· 坐在下面的人,就要利用砸錘子的空隙,迅速上下翻動糯米粉團(tuán),,把飯粒均勻地?fù)v舂成麻糍,,并且每搗砸2-3次,都要喂一次涼開水,,5公斤糯米煮出來的飯,,起碼要喂進(jìn)去3-4斤水,所以搗砸錘子的動作一定要輕一些,,要掌握好力度,,把水全部吃到麻糍里面,還不能讓麻糍粘住石錘子,,雙手要不時往粉團(tuán)和石錘子上抹水,;直到把麻糍搗砸得又軟又韌為止,麻糍就搗好了,,大約需要20多分鐘,。真是一項非常累人的體力活!
6· 麻糍搗好了,,裝在帶蓋子的木桶里或者帶蓋的盆子里,,開始摘麻糍了,首先,,雙手要涂一層蜂蠟防止粘手,;用手抓起麻糍,從大拇指與食指中間擠出成圓球狀,,用另外一只手摘下來,,放到事先熬好的姜糖汁里。
7· 姜糖汁的制作:將一把姜末放入0·5公斤的開水中煮滾,,使姜的辛辣味充分被熬煮出來,,撈去姜末,放入紅糖1公斤在姜汁水中熬煮,,并且不停地攪動勺子,,熬煮至起大泡,糖汁變得濃稠,,用勺子舀起時能夠掛汁連綿不斷就好了,,(或者用食指與拇指蘸糖汁可以拉起絲就OK了)舀起裝入大容器中,將摘下來的麻糍放在糖汁里浸泡,。吃的時候,,把蘸滿糖汁的麻糍夾起盛放碗中,再在麻糍上面撒一勺炒熟搗碎的黑芝麻,。香噴噴,、姜糖味的溫州麻糍一定會讓你從嘴甜到心,、辣得過癮。
8· 還有一種類似北京驢打滾的吃法:把麻糍放在炒熟搗碎的白芝麻與白糖,、炒熟的黃豆粉拌勻后的粉末上面滾一下,。叫做“麻糍擂粉”。
2. 竹編圓球編織方法
方法/步驟
1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wù)必扎緊,,因為龍頭活動量大,,易松脫);
2
用厚0.5公分塑料網(wǎng),,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扎緊),;
3
用寬0.5公分的竹蔑一支,,穿過塑料網(wǎng)彎成圓筒前方中央處結(jié)扎,隆起高度約為二十公分為龍額,,竹蔑后端斜向后方,,用細(xì)鐵絲及樹脂固定于塑料網(wǎng)彎成圓筒中央后方處結(jié)扎;另取兩支竹蔑,,扎在前述竹蔑的兩旁,,并用細(xì)竹蔑細(xì)鐵絲橫扎成頭部,再用塑料網(wǎng)覆蓋,;
4
龍角可用粗鐵絲,,交叉扎在龍頭上;龍鼻用細(xì)鐵絲隆扎高為十公分,,并在兩側(cè)各留一長鐵絲,,以為上卷之龍須;
5
用鐵絲或塑料網(wǎng)扎成龍耳狀,,計兩片,、扎在龍頭兩側(cè),,并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并用金銀漆裝飾圖案;
6
在龍頭骨架上糊上白布并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并用金銀漆裝飾圖案,,嘴里漆成紅色水紋狀,,龍角和龍頭為不同顏色;
7
用直徑五公分小塑料圓球?qū)ζ?,漆成黑色為龍的眼(亦可用手電筒),,白布剪成眶比眼大些,用紅布剪成眉,,鼻孔用黑色布剪成,;
8
用厚一公分瓦楞紙剪龍齒(尖齒上下四支、門齒上下兩排,、漆成白色)及長三十五公分,、寬十二公分瓦楞紙剪成舌形(漆成紅色),分別置于龍嘴,;
9
用長五公分紅色塑料繩若干條,,對折系在一鐵絲上,再用鐵刷,,刷開成為細(xì)絲以為龍須,,最后綁在龍的下顎上。
10
最后用透明噴漆全部噴灑一次,。
3. 竹編小球
綠奴又叫青奴,、竹奴,中國民間夏日取涼用具,。是一種圓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們喜歡竹席臥身,,用竹編織的竹夫人是熱天消暑的清涼之物,,可擁抱,可擱腳,。竹夫人,,長約1米左右,是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編網(wǎng)眼,,根據(jù)“弄堂穿風(fēng)”的原理,供人取涼,。中國傳統(tǒng)婚俗認(rèn)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陽氣之物,,也是傳宗接代的神圣之物,竹夫人內(nèi)總會有兩個小球,,十分好玩,。
4. 竹球編織
中國打的球類都有:首先三大球類是足球、藍(lán)球,、排休,其次比較普遍的有作為國球的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水球,、臺球(與斯諾克非常相似的),,相對貧民老百姓而言比較奢侈的高爾夫球、保齡球,,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氣排球,,老年人活動的門球等等,再次是民間(或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竹球(用竹編織的),、搶汽球等等,。
5. 圓球竹編教程
制作流程
主要要把握好三個關(guān)鍵。
一是曲子關(guān)
黃酒所用的曲子是用蓼子花 (一種專用植物),,摻兌米粉(將泡脹的飯米碾成粉),、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勻,捏成比核桃略小的圓球,,放在簸籮里蓋上椿樹枝,,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發(fā)酵24小時(發(fā)酵時要長菌絲,,從菌絲的顏色便可分辨酒曲好壞),,待散出酒的芳香,涼干用線穿成串,,掛在避光,、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隨用隨取,。一般一顆曲子可做3斤 糯米的黃酒,。
二是蒸米關(guān)
做酒必先將糯米放水中浸泡3—4小時,然后淘盡,、控水,、蒸熟、涼冷至27℃為“晾縻”,,也有澆冷水降溫的為“淋糜”,,搓碎米疙瘩,然后將碾碎的曲子粉撒入拌勻,,并適當(dāng)拌些涼水,,盛入瓦盆或瓦缸,中間留出一個碗口粗見底的窩,,用于透氣下湫水,。
三是溫度關(guān)
將配制好的原料放入備好的 酒窩(用稻草編制,用于保溫),,將溫度控制在27℃—30℃,,一般在24小時就可發(fā)酵,待酒窩中沁滿了湫水,,用勺子舀湫水均勻地淋向 酒糟的表面(土語叫打頭),,然后適當(dāng)降溫到24—25℃,放至1—2天后轉(zhuǎn)入罐子中密封存放一些日子取出用溫水或涼水投酒,,一般投酒比例為1:3,,即一碗酒糟兌3碗水,待酒糟漂浮在上面后插酒抽子(竹篾編織的竹簍),,通過24小時瀝出糟子,,即是香醇可口的黃酒。如果較長期存放,,還須經(jīng)一兩次疊酒,,即將清亮的酒轉(zhuǎn)入其它容器,剩下的渾濁物(土語叫酒良子),,單獨存放用于發(fā)面或其它所用,,做出的饃饃氣味芬芳、甘甜,、柔軟,、無以倫比。
黃酒經(jīng)過幾道轉(zhuǎn)疊,,越來越清,,呈米黃色,飲時或溫或冷因人因時而宜,,冬天燙了喝發(fā)熱御寒,,夏天喝冷黃酒消暑止渴,。做酒,首先是要把 糯米泡好,,一般從吃過早飯到午飯后的三四點鐘正好,。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取出來放在笤箕中瀝干,等到不再滴水了,,就可以上籠蒸了,。
鍋里添上水,以淹住蒸籠的下邊三寸為最適,。加熱,,至沸,把鍋蓋蓋上,,逼氣,。等到籠內(nèi)霧氣滿滿的,濃濃的了,,就可上糯米了,。上糯米這可是有講究的,不能一盆子整個兒地倒進(jìn)去,,要一勺一勺地抖散,均勻地一層層鋪開,。這樣,,蒸出的“媒”(熟的糯米)才會受熱均勻,不會夾有生團(tuán),。這一步叫“躥氣”,,要做出好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很重要的,。
上了糯米,,把蒸籠的上沿圍上毛巾,不讓其透氣,,加溫加壓,。等到熱氣遏不住,拼著命把鍋蓋朝上頂著往外鉆時,,差不多已經(jīng)好了,。打開蓋兒,用筷子攪劃一下,,如果不散,,粘,呈柔和的亮色,,說明是已完全的熟了,,就可以出籠了,。這熟的“媒”拌上糖,很好吃,。它和肥肉一樣,,吃多了也會膩人。取出一些這樣的“媒”,,加糖,,使勁兒揉,搓,,捏,,碾成餅狀貼到鍋里炕,這就是“ 糍粑”了,。有斤實,,有韌性,斤拽拽的,,好吃,。把這些“媒”晾到溫?zé)幔湍胨榈那右黄鸢杈鶆?,裝進(jìn)壇子里,,注入適當(dāng)?shù)乃@水要冬溫夏涼,。如果在冬天,,最好在壇子外面圍上稻草、米糠或破棉絮什么的用以保溫,。一切就緒,,就只等它釀成后吃 甜糟子了。
6. 竹編球教程
霉斑是黑色,、灰色和褐色的斑點,,生長在溫暖、潮濕和光照少的環(huán)境中,。按照以下步驟可以完成:
1.用三份水兌一份家用漂白劑形成混合溶液,。
2.用海綿蘸取混合溶液涂在有霉斑的地方,覆蓋霉斑周圍30-60公分的區(qū)域,。
3.保持溶液在表面留存至少20分鐘,,待其變干后,再添加適量的溶液,。
4.用水徹底沖洗,。
5.用溫和的清潔劑清洗表面,并再次用水沖洗。
6.用漂白劑時,,始終佩戴護(hù)目鏡,、橡膠手套和舊衣物。請勿將漂白劑與氨水產(chǎn)品混合,,以免產(chǎn)生有毒的氣體,。
7. 竹編球體
籃的音序是L?;@的音節(jié)是lan,。籃是上中下結(jié)構(gòu),?;@的部首是竹字頭?;@的組詞例如,,籃球,籃子,,竹籃,,籃板,籃球,,籃球場,,籃框,籃下,,上籃,,進(jìn)籃,菜籃子,,提籃,,挎籃,,花籃,,拿籃,做籃,,無籃,,有籃,草籃,,竹籃打水,,入籃,新籃,,舊籃,,編籃,籃沿,籃底,,空籃,,滿籃,盛籃,,籃內(nèi),,籃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