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天海洋氣溫度高還是低
夏天一般刮東南風最多,。
在夏天,,西南部氣溫升高時,,海水會從空氣中吸收大量熱而沒有明顯的溫度變化,卻大大阻礙了氣溫的升高,,由于氣溫低空氣密度大,就形成了地面高壓區(qū),,而西北氣溫升高時,,沙石吸收少量的熱溫度就很快升高,所以氣溫高,,密度小,,熱氣上升,就形成了地面低壓區(qū),。由于兩地地面氣壓不同,,空氣就從東南流向西北,這就是東南風的成因,。
2. 夏季海洋氣溫高還是低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陸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造成的,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吸熱慢,放熱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樣的熱量,陸地和海洋的溫度不一樣,因此,海陸上空大氣的溫度也不一樣.
3. 夏天海洋氣溫高還是陸地氣溫高
高空由于空氣密度降低,使得其對單位面積的壓力減小
夏季海面的氣壓高,,是因為海水的容納熱量能力很大,,吸收同樣的熱量,海洋表層水溫要比陸地地溫要低,,因此就使得海洋上空的氣溫低于大陸的氣溫(熱傳導作用,,熱量總是由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前面說了,,溫度越低的空氣,,對單位面積地表的壓力就越大,因此海面氣壓就會相對高些,。
4. 夏季海洋氣溫低
是夏季,,因為夏季海水的水汽降低溫度,,而陸地,水氣少,,所以氣溫就高
5. 夏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嗎
不是
在夏季海洋受熱慢,陸地受熱快,海洋溫度低,。也就是說陸地升溫快,海洋升溫慢,這就導致了同緯度地區(qū)夏季海洋氣溫低,陸地氣溫高,。
這跟水與土地的吸收與散發(fā)溫度有關,,水吸熱慢,散熱也慢,,土地則相反,,相同條件下就會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主要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引起的,,陸地熱容量小,,升溫快,降溫也快,,海洋熱容量大,,所以升溫慢,降溫也慢,。
6. 夏天海洋氣溫度高還是低好
大洋表層水溫特點主要受大洋洋面上氣溫的影響,,大洋表層水溫的分布和變化過程基本與洋面氣溫一致。大洋表層水溫日變幅一般不超過0.5℃,,年變幅比日變幅大,,但也只有幾度。太平洋表層水溫為19.37℃,,比世界大洋表層平均水溫(7.54℃)高出近2℃,,是最溫暖的大洋。
太平洋表面水溫分布隨緯度增高而降低,。在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溫為25—28℃,,南北緯10°—20°之間為25—26℃,南北緯40°—50°之間為5—10℃,。水溫變化除受緯度影響外,,還受海陸分布、洋流運行,、海上氣象,、入海河水溫度等影響。2月和8月表層水溫分布狀況,,就綜合反映這種影響,。
8月,整個北太平洋的表層水溫在零度以上,,最高溫度在中美附近,,水溫為29℃或更高,。赤道附近為26—28℃。最低溫度在阿留申群島附近(6—8℃),。因受寒,、暖流的影響,在40°N以北的水溫,,西部低于東部,,東西溫差達10—18℃,。40°N以南的水溫,,西部高于東部,東西溫差為6—7℃,。8月在60°S以北水域溫度在零度以上,,水溫隨緯度自高緯向低緯逐增。在40°S以南,,水溫變化在0—12℃之間,。30°S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溫高于東部,,東西岸溫度相差達10℃左右,,10°S附近,東西溫差達11—12℃,??傊?月的南太平洋,,東西兩岸水溫差異隨緯度降低而增大(圖11-4),。
2月在北太平洋,大部分水域的水溫在零度以上,,最低處在千島群島附近(0—2℃),。中緯海區(qū),東西溫差達8℃左右,,低緯海區(qū)東西溫差為2—4℃,。在南太平洋,60°S以北都在零度以上,,赤道附近可達28℃,。
根據(jù)太平洋表層水溫分布圖,太平洋的水溫變化有如下的特點:
1)由于太平洋面位于低緯熱帶海域的面積最廣,,冬夏大部分水域溫度都在零度以上,,其中年平均表層水溫高于25℃的海域面積為66×106km2,約占整個洋面的35%,;水溫高于20℃的面積為96×106km2,,約占整個洋面53%,。因此,使洋面年平均水溫高于其他大洋,,成為世界上最溫暖的海洋,。
2)太平洋受太陽輻射熱的影響,水溫自低緯向高緯遞減,,等溫線分布呈明顯的緯向地帶性,。南太平洋洋面遼闊,受陸地影響較小,,水溫分布的緯向地帶性規(guī)律比北太平洋更明顯,。
3)受大洋環(huán)流性質(zhì)的影響,沿岸海域發(fā)生局部增溫或降溫,,使南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水
表層海水平均溫度(℃)
緯度
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
0—10 27.02 26.01
10—20 27.27 25.86
20—30 22.82 22.78
30—40 20.12 17.44
40—50 12.64 12.44
50—60 8.19 5.43
60—70 - -0.17
>70 - -0.86
域以北的大洋東西岸發(fā)生水溫差異,。一般在赤道以南熱帶海域至40°N以南,西暖東寒,,40°N以北,,西寒東暖。局部增,、降水溫使與緯度平行的等溫線走向產(chǎn)生彎曲和偏斜,。
4)太平洋面赤道橫貫,北太平洋水域大于南太平洋,,因此,,北部接受太陽輻射的面積大。加上北太平洋為陸地環(huán)抱,,僅通過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北冰洋聯(lián)接,,使北方冷水團的影響受到限制,所以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表面水溫高1—2℃,,全大洋高溫中心多分布在北太平洋(表11-2),。
5)大洋西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洲大陸,沿岸季風發(fā)育,。季風一方面助長沿岸洋流勢力加強,;另一方面使沿岸大陸注入海洋的徑流具有季節(jié)變化特點,促使沿岸水溫具有夏高冬低,,冬夏溫差大的特點,。
大洋鹽度主要受大氣降水和蒸發(fā)的影響。太平洋表面的大量降水降低了海水的鹽度,,特別是在赤道帶和中緯西風環(huán)流帶鹽度最低,。在亞熱帶,鹽度最高(35.5—35.6‰),。因為這里降水少,,蒸發(fā)強烈,。太平洋表層水的鹽度分布特點是:
1)赤道附近最低。在赤道逆流區(qū)有一低值帶,,鹽度一般在34—34.5‰,;南北緯20°處鹽度最高,這一高鹽區(qū)的中心鹽度都在35.5‰,;然后鹽度又隨緯度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在高緯海區(qū)。
2)在亞熱帶高鹽區(qū)與極地之間,,有一鹽度隨溫度很快減少的區(qū)域,,南半球45°—50°之間尤為明顯,鹽度的經(jīng)向梯度很大的現(xiàn)象是由大洋環(huán)流造成的,。這里鹽度略低于34‰,。
3)極地寒帶海區(qū),,由于受融冰影響,,暖季表面鹽度較低,一般都在30‰左右,。
4)寒暖流交匯處鹽度梯度大,,這是因為寒暖流鹽度差值大,尤其在太平洋的西北部表現(xiàn)得很突出,。
大洋表層水的密度隨溫度和鹽度而變化,,因此影響溫度和鹽度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密度的分布和變化。隨著緯度的增高,,密度增大,。赤道地區(qū)溫度很高,鹽度很低,,因而表層水密度很小,,約1.023。亞熱帶海區(qū)鹽度雖然很高,,但溫度也很高,,所以水的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左右,。極地海區(qū)由于溫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南極海區(qū),,密度可達1.027以上,。在有洋流的地方,水的密度的梯度很大,。
7. 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 的原因
同緯度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氣溫低些,陸地上氣溫高些.在冬季,陸地上氣溫低些,海洋上氣溫高些.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回答的:(一) 用物理知識解釋:海洋中水的比熱比陸地的比熱要大很多,太陽能是地球上一切運動的總能量來源,地面和海洋同時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吸收的熱量是一樣的,但是由于水的比熱大,所以水升高的溫度就會比陸地慢,于是在夏天海洋的氣溫低而陸地的氣溫就會高一些.同理,在冬季氣溫下降,水的比熱大,氣溫下降的就會慢一些,所以海洋的氣溫會比陸地高了.
(二) 用地理知識解釋:在夏季海洋受熱慢,陸地受熱快,海洋溫度低,陸地溫度高,風是從海洋吹向陸地的,;相反在冬季,陸地溫度低,海洋溫度高,風是從陸地場吹向海洋的.
8. 夏天海洋氣溫度高還是低呢
1.
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海洋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8月,海洋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2月;
2.
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7月;海洋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2月,海洋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8月,。
9. 夏季海洋氣壓高還是低
白天陸地升溫比海洋快。所以白天海洋氣壓高,。一年大部分時間,,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海洋,陸地氣壓低,,海面上氣壓高,,近地面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夜晚相反,。
東亞地區(qū)的冬季風是由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
夏季陸地上形成低氣壓,,海洋上形成高氣壓,,風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即由海洋吹向陸地,。由于太平洋上的高壓位置偏南,,風由偏南的位置吹向偏北的位置。地理學規(guī)定風向是風的來向,,因此夏季吹偏南風,。冬季陸地上形成高壓(高壓的位置在蒙古-西伯利亞一帶)海洋上形成低壓,風由偏北的西伯利亞吹來,,形成偏北風,。
如果冬季風是溫暖濕潤的,那么它就不叫冬季風,,而是夏季風,;如果夏季風是寒冷干燥的,那么人們也不會給他起名為夏季風,,而是冬季風.
不是因為風是夏季風或冬季風是溫暖濕潤或寒冷干燥的才是夏季風和冬季風,,是因為風是溫暖濕潤或寒冷干燥而成其為夏季風和冬季風。
10. 為什么夏季海洋溫度高于大氣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南極屬于大陸,,而北極地區(qū)是海洋,,即使是同樣的太陽輻射,陸地夏季溫度高于海洋,,而冬季低于海洋,。
2.南極大陸出現(xiàn)的極晝時間比北極短,這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時軌道是橢圓有關----同時造成了在南極的夏季,,雖然處于近日點,,但是反射率太大,實際的有效輻射非常有限,而南極的冬季,,地球處于遠日點,,極夜的天數(shù)增多,即使太陽能輻射到的地區(qū),,獲得的太陽比北極更少,。
3.南極大陸為冰川覆蓋,反射率大,,即使在極晝時期,,大量的太陽輻射被反射回太空。
4..南極大氣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較低,,大氣的保溫作用弱,,加上南極強烈的極地東風,使得這里溫度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