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海洋裝備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yè)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yè),,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
1963年9月國務院決定將船舶工業(yè)從第三機械工業(yè)部分出來成立第六機械工業(yè)部,。1999年7月1日,在國家原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基礎上組建的中船重工,、中船集團等十個軍工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2017年12月19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民所有制企業(yè)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的重大決定和國務院國資委有關工作部署,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復同意,,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重工)完成了公司制改制,。
2018年11月25日,中船重工深遠海服務保障中心在三亞開工,。
2. 上海海洋裝備產業(yè)基地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fā)展,,上海的土地面積不足以滿足城市的需要。于是,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里,,上海上海向海洋要土地,,填海造陸已達500多平方千米,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填海造陸的土地一般用來建造港口,,工廠或住宅,上海還用于建設公園,,濕地和森林,。例如,上海浦東機場,,羊山深水港,,橫沙島東灘,南匯新城等,,南匯新城是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
3. 上海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官網
2015年12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聯合其下屬10家成員單位共同出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yè)基地注冊成立了中船重工(青島)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經過長達5年的建設,占地面積29329㎡(44畝),、建筑面積49401平方米,,高度99米,總投資約2.52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2.5億元,。
這是中船重工直屬的第一家海洋裝備研究院,體現了中船重工在青島海洋裝備領域的重要布局,。2019年,,中國船舶工業(yè)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中國船舶集團。隨著中國船舶集團的橫空出世,,海裝院的名稱和功能定位也發(fā)生了變化,。原定的中船重工(青島)海洋裝備研究院改為“中國船舶集團海洋裝備研究院”,成為中船集團在青島的研發(fā)中心,、辦公中心,、技術交流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
4. 上海海洋裝備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imited
或COSL)是中國海油旗下的國有控股公司,,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試點單
位,、國資委“標桿企業(yè)”,于2002 年由隸屬于中國海油的七家專業(yè)服務公司重組
成立,,分別在香港,、上海兩地上市,,獲得2021 年第十屆中國財經峰會杰出上市公
司獎。
5. 上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有限公司
上?;萆Q蠊こ逃邢薰境闪⒂?012年04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海洋工程研發(fā),海洋工程技術咨詢,,海洋石油鉆采專用設備,、海洋工程專用設備、工程船舶及大型金屬鋼結構件,、港口物流工程機械的銷售,,鋼結構工程(憑資質),從事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業(yè)務等,。
6. 上海海洋裝備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學設有14個學院(部),,42個本科專業(yè);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水產、海洋科學,、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7. 上海海洋高端裝備功能型平臺有限公司
是國企,,該公司隸屬中國華西村集團,專業(yè)從事海洋油氣工程,。
公司成立于2010年03月10日,注冊地位于江陰市香山路29號(華西金融樓),,法定代表人為高明,。
經營范圍包括許可項目:建設工程施工;水路普通貨物運輸,;國內船舶管理業(yè)務,。一般項目:工程管理服務;海洋工程關鍵配套系統(tǒng)開發(fā),;打撈服務,;機械設備租賃;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fā)展,;海洋工程裝備研發(fā);海洋工程平臺裝備制造等,。
8. 上海海洋高端裝備
高端裝備制造業(yè)主要包括航空裝備,、衛(wèi)星制造與應用、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和智能裝備制造五個細分領域,。
1、航空裝備主要分布在北京,、東北,、江蘇、陜西,、江西,、四川等工業(yè)基礎較好的地區(qū);
2,、衛(wèi)星與火箭研發(fā)與制造由于其特殊性,,目前主要依靠國家航天院所;
3,、海洋工程裝備研發(fā)主要集中于京滬,,制造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qū);
4,、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是國內最主要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yè),;
5、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分布在工業(yè)基礎發(fā)達的東北和長三角地區(qū),。
9. 上海海洋裝備前瞻技術研究院
1,、中國農業(yè)大學
針對我國居民健康重大需求,服務“健康中國”戰(zhàn)略及“強基計劃”,,加快推進學?!半p一流”建設,前瞻布局營養(yǎng)與健康交叉學科領域,,培養(yǎng)營養(yǎng)與健康高端人才,,破解人類精準營養(yǎng)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科學難題,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yè)發(fā)展,,中國農業(yè)大學成立直屬的營養(yǎng)與健康系,。
2019年中國農業(yè)大學首批獲得建立教育部一級交叉學科-“營養(yǎng)與健康科學”,該學科匯聚中國農業(yè)大學生物學,、農學,、工學等優(yōu)勢學科基礎,依托北京食品營養(yǎng)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食品精準營養(yǎng)與質量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點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北京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擁有特殊食品和益生菌等健康產品研究與轉化中心,。
2,、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的前身是學校原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1979年北京輕工業(yè)學院重建之初為化工系,,1999年6月化工系更名為化工學院,,2002年1月更名為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2011年1月組建食品學院,,2019年4月重新組建為食品與健康學院,。
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系、食品質量與安全系及《食品科學技術學報》編輯部,,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及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三個本科專業(yè)。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具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并通過IFT,、IUFoST兩個食品專業(yè)權威國際認證。
3,、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源于1958年原福建農學院食品加工本科專業(yè),,是國內最早設立食品本科專業(yè)的院系之一。學院歷經60多年的辦學歷史積淀和近40年的持續(xù)發(fā)展,,形成了“學士(本科)一碩士一博士一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養(yǎng)體系,,擁有福建省唯一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及福建省一流學科,。根據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位居福建省第一,國內學科前列,;在2022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中全球排名第17位,,中國內地大學排名第11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中國內地大學第10位(世界第21位),。
學院擁有優(yōu)良的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條件,,現擁有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fā)中心(果蔬加工技術研發(fā)分中心)、閩臺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營養(yǎng)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8個國家和部省級科研實踐平臺,;學院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擁有1個省級教學實驗中心,4個專業(yè)實驗室和1條食品中試生產線,,實驗室總面積約7千平米,,設備總值7500多萬元。學院近年來積極構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成省級虛擬仿真平臺1個,,自主開發(fā)2項國家級,、3項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項目數位列國內食品院校之首,。課程建設成效顯著,,現有4門專業(yè)課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2門專業(yè)課入選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4、江西師范大學
為響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江西師范大學于2021年在全國師范類院校中率先成立健康學院,,旨在支援健康產業(yè)的發(fā)展,保障健康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健康學院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辦學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辦學,。深化產學研融合,通過“國際化培養(yǎng)方案”和“產學研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旨在為社會輸送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生物醫(yī)藥領域的大健康產業(yè)應用型高端技術人才,助力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建設行動,。
10. 上海海洋裝備有限公司招聘
1,、地質勘探
專業(yè)要求:資源勘查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古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地質工程,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第四紀地質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等。
2,、油氣田開發(fā)
專業(yè)要求:石油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油氣田開發(fā)工程,,海洋油氣工程,,油氣井工程,。
3、地面建設和油氣儲運
專業(yè)要求:油氣儲運工程,,土木工程,。
4、新能源
專業(yè)要求: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電氣工程,。
5、機械自動化
專業(yè)要求: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控制工程,,機械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設計與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