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底部圖片
答:在地質學上,,海溝被認為是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密度較大的海洋板塊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陸板塊的下面,兩個板塊相互摩擦,形成長長的"V"字型凹陷地帶,。
在海洋底部,,也有凹陷的大片地區(qū),稱為海盤,。海盤當中,,有些屬于大洋與大陸交接處的邊緣海海盤,有些是在大洋里的海盤,。
海嶺是海底分裂產生新地殼的地帶,,是板塊生長擴張的邊界。如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之間有大西洋海嶺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為印度洋海嶺,。海嶺是板塊的分離邊界,又叫生長邊界,。海嶺是受引張力的區(qū)域,,熱流量高。
2. 海洋底部是什么樣子
魚也有各種各樣的睡覺方法,。仔細觀察我們飼養(yǎng)的金魚,,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到了夜晚,,就會躲.到魚缸內的小假山,、水草里等暗處一動不動。這就是金魚睡覺時的狀態(tài),。
魚不像人那樣有眼瞼,,在,睡覺時能夠閉上眼睛,。因此要掌握它們睡覺時的姿態(tài),,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下面就給同學們列舉幾種魚的睡眠狀態(tài),,請同學們注意觀察一下,。
有的魚如花海豬魚;細擬隆頭魚,、錦魚,在海洋底部生活,,當夜色來臨時,,它們就會鉆進沙子里,一動不動地睡大覺,,這樣既安靜又能有效地防止天敵的傷害,。
有的魚如裂嘴魚、南洋鸚嘴魚,它的身體內會分泌一種特殊的膠狀物質,,在要睡覺時它們就像小孩子一樣吹個大泡泡,,膠質的泡泡遇水硬化,然后它們再鉆進泡泡里,,只在嘴邊留個小孔,就像在睡袋里一樣,。
在淡水里生活的魚大多躲在巖石后、水草叢的暗處睡覺,。像鯉魚,、鯽魚鉆進水草里,而鯔魚,、鯛魚則在巖石后面睡覺,。
3. 海洋的底部地形也是什么的
1、大陸架
大陸架,,是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如現(xiàn)在),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成為淺海,。
2、大陸坡
大陸坡介于大陸架 和大洋底之間,,大陸架是大陸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陸坡是聯(lián)系海陸的橋梁,,它一頭連 接著陸地的邊緣,,一頭連接著海洋。
3,、大陸基
大陸基又稱“大陸隆”,、“陸基”,是大陸坡坡麓附近各種碎屑堆積體的聯(lián)合體總稱,。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陸坡上,,另一部分覆蓋著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稱為中央海嶺,,是指貫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中洋脊為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huán)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êX),。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體,約占海洋總面積的45%,,其周邊有的與大陸裾相鄰,,有的直接與海溝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開闊水域,,成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標最平坦的地區(qū)。
4. 海洋水底圖片
海洋最深處是西太平洋的阿里亞納海溝,,深11000米,。目前確認的有魚類等動物生存的最深處約8500米,在此之下有可通過化能合成作用進行新陳代謝的微生物,。 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魚,,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這就是說,,這條小魚在人手指甲那么大小的面積上,,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 吸血鬼烏賊曾經被觀測到出現(xiàn)在13,000英尺(4000米)深度位置,。但萬米深的海淵里,,人們通常只能見到一些幾厘米的小魚和蝦。這些小魚蝦,,承受的壓力接近一噸重,。
5. 海洋底部簡筆畫
兒童畫畫大海的畫,可以先用波浪線畫一個大海,,然后涂上藍色,,大海里面可以畫上大鯊魚,小丑魚等各種各樣的魚,,底下還可以畫一些貝殼海螺,,海星,還有水草等等之類的,,然后在海的旁邊可以換一線沙灘,,沙灘上可以畫小螃蟹,還有大海龜等等
6. 海洋海底圖片
海洋中的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地球上80%的生物資源,,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供人類食用,其食物總量超過陸地上食物總量的1000多倍,,海洋中總漁獲量每年可達8400萬噸,,至少可養(yǎng)活300億人口。海洋中有著人類十分稀缺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占全球的1/3以上,,目前的開采量已達6~7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4以上,而這只是剛剛開始,;海洋蘊藏有3萬億噸富含錳,、銅、鈷,、鎳等的多金屬結核礦,;此外,還有許多新的礦藏不斷被發(fā)現(xiàn),。整個海洋中的礦物總量也超過陸地的1000多倍,。激蕩不停的海洋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和波浪能可用來發(fā)電,。在全球性淺水危機來臨時,,它還是被寄予厚望的淡水源泉(海水淡化)。
7. 海洋底下
你指的有點寬泛,,主要指海底地貌:
如同陸地上一樣,,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還有深溝峽谷,。這個世界并不象人們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來那樣平緩和寧靜,相反卻是地球上最活躍最動蕩不安的地帶,。地震火山活動頻繁,,形成高山峻嶺,,只不過一切都掩蓋在海水之下進行而已。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態(tài)雖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陸架,,大陸坡,島弧海溝,,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脈)幾個部分組成。
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海岸線并不是大陸與海洋的分界線,,實際上,,在海面以下,大陸仍以極為緩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約200米深的海底,。這一部分就是大陸架——被海水淹沒的濱海平原,,這里成為海洋生物的樂園,可以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的海洋動植物在此處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
大陸架以下,是大陸架向大洋底過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為3-4度,有的甚至超過10度,,水深急劇增加,,一般為200-2500米。這就是比較狹窄的大陸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陸與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線,。
超過大陸坡,就是深邃的海溝或島弧一海溝系,。在此處,,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以下,交錯地帶形成了“V”形的海溝,,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與相鄰的島弧構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魯-智利海溝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們之間的交差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蓋,,這將是最雄偉壯觀的景象,!
這一帶由于地處兩個板塊的邊緣,故地震,、火山活動頻繁發(fā)生,,跨過海溝再向海洋深處,,就到了廣闊無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間,,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積占海底總面積的77%,遼闊平坦,,但景色無奇。在平原的周圍,,分布著綿亙千里的海嶺,,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頂山,其中還有深海谷,,斷裂帶和海槽等,,海嶺和海山皆因火山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為島嶼,,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
再深入洋底,就來到了洋中脊,,與一般海嶺不同,,他們是海底擴張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個世界性體系,,橫貫各大洋,,從北冰洋開始,穿過大西洋,,經印度洋,,進入太平洋,逶迤連綿約七萬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條陸地山脈都不能與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貫穿大洋中部,,與兩岸大致平行(中脊各稱由來),中軸為中央裂谷分開,,兩側內壁陡峻,,兩峰嶙峋,蔚為奇觀,;印度洋中脊猶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東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連接,,而北端卻分別伸進大陸,。
這就是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