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形類型與特征
從沿海向大洋深處分布的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大陸基、大洋中脊(又稱海嶺),、大洋盆地(又稱洋盆,,包括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2. 海洋地形的特征
1,、大陸架
大陸架,是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如現(xiàn)在),,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成為淺海,。
2,、大陸坡
大陸坡介于大陸架 和大洋底之間,大陸架是大陸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陸坡是聯(lián)系海陸的橋梁,,它一頭連 接著陸地的邊緣,一頭連接著海洋,。
3,、大陸基
大陸基又稱“大陸隆”、“陸基”,,是大陸坡坡麓附近各種碎屑堆積體的聯(lián)合體總稱,。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陸坡上,另一部分覆蓋著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稱為中央海嶺,,是指貫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中洋脊為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huán)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隆(海嶺),。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體,約占海洋總面積的45%,,其周邊有的與大陸裾相鄰,,有的直接與海溝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開闊水域,,成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標(biāo)最平坦的地區(qū)。
3. 海洋地形類型與特征圖
1、大陸架: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認(rèn)為是陸地的一部分,;
2、大陸坡:大陸坡介于大陸架 和大洋底之間,;
3,、大陸基:是大陸坡坡麓附近各種碎屑堆積體的聯(lián)合體總稱;
4,、大洋中脊:是指貫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
5,、海洋盆地:是在海洋的底部有許多低平的地帶,周圍是相對(duì)高一些的海底山脈,。
4. 海洋地形和地貌的一些基本概念
海底地形包括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部分。大陸邊緣約占22%,,大洋盆地約占45%,,大洋中脊占33%。 大陸邊緣是大陸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一般由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隆組成;但有的大洋稍有特殊,,如太平洋,,它的大陸隆不發(fā)育,被海溝取代,。大陸邊緣地形復(fù)雜,,陸架淺海一般一二百米深,在陸坡上的峽谷,,深者可達(dá)三四千米,。 大洋中脊是全球規(guī)模構(gòu)造,縱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總長約8萬多公里,,是地球最長最大的山系,,雄偉而狀觀,其上伴有地震和火山,,為地球板塊間的邊界,。 大洋盆地介于大陸邊緣與大洋中脊之間,,被海嶺分割成若干海盆,海盒內(nèi)有深海平原,,水深一般在四五千米,;另外,還散布著一些海山和深海丘陵
5. 海洋地形類型與特征有哪些
我國海域遼闊,,自北向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相鄰海域的分界線分別為:①渤海-黃海:遼東半島的老鐵三岬、山東半島的蓬萊角,;②黃海-東海: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濟(jì)州島的東南角;③東海-南海:廣東的南澳島,、臺(tái)灣島的鵝鑾鼻,。
海洋自然地理特點(diǎn):水深、海底地形,、底質(zhì),、島嶼及其在戰(zhàn)略、戰(zhàn)役上的作用,;海岸情況,、瀕海陸地及登陸與抗登陸的條件;海峽或水道的數(shù)量及通航條件,;海洋水文要素(潮汐,、海流、波浪,、水溫,、鹽度、透明度等)和海洋氣候要素(氣溫,、降水量、風(fēng)向,、風(fēng)力,、能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