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蓋倫海船
明末清初東西方艦船比較
17世紀初的明末時期,,中國人對于西方船只,有一個統(tǒng)稱,,那就是夾板船,,但是這樣的稱呼卻并不準確,因為這無法區(qū)別西式帆船的各種船型,,僅僅是在字面上,,認為西式帆船都可以擁有兩層甲板,所以才稱呼其為夾板船,。但是實際上對于當時的歐洲人來說,,荷蘭人自從擺脫了西班牙的統(tǒng)治之后,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荷蘭的商人來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大力發(fā)展造船業(yè),,使得他們擁有的海船數量已經超出了一萬五千條之多,,號稱海上馬車夫。在歐洲的船只,,又分為許多種,,既有早期的卡拉維爾快帆船,也有時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從克拉克帆船發(fā)展出來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幾十年崛起的蓋倫船,這些船只既可以運貨,,也可以充作戰(zhàn)船使用,,排水量從一百噸到一千多噸不等,構成了繁榮的歐洲海上運輸的主力,。
而歐洲帆船在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卻是已經超出了當時中國不少,,在中國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之后,中國的造船業(yè)便陷入了停滯乃至是倒退的地步,,但是歐洲人卻利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造船業(yè)迎合了各歐洲國家的需要,開始了高速的發(fā)展,,發(fā)展出了很多型適合遠洋貿易和進行海戰(zhàn)的船只,。歐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體結構和船帆的應用,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廣船還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來取代船只肋骨,同時構成水密隔艙,,這樣一來抗沉性比較好,,但是船體結構卻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無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樣的兩層以上的通甲板,。而歐洲帆船雖然沒有采用水密隔艙技術,但是卻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時加厚了船板的厚度,,雖然抗沉性受到了影響,但是卻通過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強了船體的結構強度,,形成了船體內通長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裝載貨物量更大,,同時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開火時巨大的后坐力,這使得歐洲帆船得以大海之上,,往往是區(qū)區(qū)幾條歐洲帆船,,便可以抵擋成幾十條中式帆船的圍攻,而且還能立于不敗之地,。
就如當時的鄭芝龍雖然統(tǒng)治著南海海面,,但是鄭家水師之所以能戰(zhàn)勝荷蘭人或者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隊,,依靠的并不是質量上的優(yōu)勢,,而是依靠的數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才得以控制了南洋,,但是即便如此,,荷蘭人抑或是西班牙人的帆船,還是可以自由來往于南洋,。
另外中西帆船還有一點區(qū)別很大,,那就是船帆的應用,,中式帆船無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這樣的硬式船帆的好處是調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風向容易,而且效率高,,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人力,,以較少的船員,便可以操作船帆,,可謂是充滿了中國式的聰明才智,,但是這樣做同樣也造成了中式船帆,必須要依靠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寬,,這樣一來,就影響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過高會影響到船只的穩(wěn)定性,。而西式帆船則都是軟質船帆,雖然利用風向沒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來進行操作,,危險性也比較大,。但是西式帆船卻應用了三角帆來解決了問題,同時他們可以將船桅造的更高,,風帆的面積也可以制作的更大,,這樣一來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獲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性。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結構,,使得他們的船只上可以裝載大量的大炮,,擁有了極強的戰(zhàn)斗力,哪怕僅僅是武裝商船,,現如今也遠比鄭芝龍水師中強一些的船只強得多,,對付他們,鄭芝龍當時不得不依靠數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和靠近肉搏,,才能取得海戰(zhàn)的勝利,。
在蒸汽機發(fā)明之前,西式風帆戰(zhàn)船還要統(tǒng)治這個地球大海近三百余年時間,,今后相當長時間里,,海上還是看誰的船只更大,裝載大炮數量更多,,假如當時中國能學習西方的造船技術的話,,那么也是能趕上來的,。非常可惜,,清軍入關后,,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退步,而其比明朝嚴厲多的,、甚至到了神經質的禁海,,導致沒多久尤其是臺灣鄭氏被滅后,清軍更是將水師藏了起來,,導致被世界遠遠的拋在后面,,其實乾隆末期,僅僅靠著武裝商船,,英國人就能輕松突破清軍的海防,。
2. 蓋倫船結構圖
傳統(tǒng)桿輪船多長?
如果在長江里的輪船,,它的長度不會超過100米,。大海里肯定要長一些。打二三百,。
3. 蓋倫船需要多少水手
15世紀末葡萄牙王國用于商運的卡瑞克級帆船排水量已達到2000噸,,16世紀西班牙王國的蓋倫級帆船排水量已越過3000噸而造價卻不到卡瑞克級的2/3,到18世紀70年代,,美國人設計的斯庫那級帆船排水量超過7000噸,因其需要的水手數目不到20人,,導致直到二戰(zhàn)期間這種帆船仍廣泛使用于大西洋航線上
4. 蓋倫船大小
古時船能載多少人一直講的很不可思議,,三國時樓船據記載能載3000人,不過適航性基本為零(長江里被風刮沉),,隋朝著名的五牙戰(zhàn)船按配制能載900人,,不過肯定不是遠航,畢竟載900人成天在水上漂的現代驅逐艦兩三千噸排水量都做不到,。
木船最大的像明代的寶船(福船最大的一種)英國人推算說3100噸,,而1985年我們自己復原說是20000噸,個人覺得太假了,,木頭輕不像鋼鐵那么沉,,20000噸的話相當于現代的重型航空母艦那么大了,考慮到木質的結構抗性和木質船普遍有的進水問題估計鄭和用這個到不了索馬里,。
西方的大蓋倫差不多也是兩千噸排水量,,大蓋倫連陸戰(zhàn)隊能載五百人,不過要是不運貨物只運人搭個一兩千人也沒問題,,寶船估計也這大小那也就是2000多人的搭載量了,。
5. 蓋倫船設計圖
嘛一個一個來
首先是五月花號
“五月花”號是英國3桅蓋倫船,,長19.50米, 寬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噸,于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該船載有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國普利茅斯出發(fā),,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塊殖民地,。
也就是米英的開始啊
第二個紅茶飄香 大家都知道亞瑟最喜歡紅茶啦
第三個應該是印花稅算是當年英/國向美/國的不平等稅法之一吧(這個不知道應該怎么表述,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個大家懂得,,阿爾離開了亞瑟
第五個巴/黎/和/約簽過很多啊不過我想這里指的是美/國和英/國為結束美/國/獨/立/戰(zhàn)/爭而締結的和平條約,。又稱《美/英/凡/爾/賽/和/約》。
第六個我們十九歲的阿爾的KY屬性
第七個我們二十三歲的亞瑟傲嬌屬性
第八個0704,,阿爾獨立日
第九個3500,,美/國到英/國的距離為3500英里
第十和十一是名字的諧音
后面幾個沒時間打了,總之就是代指阿爾和亞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