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練習說明一,、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當今又變成了什么樣子?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并歸納一下變化的原因,。 本題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概括,、歸納能力。問題的三個方面,,提示了整體把握的入手處,,啟示學生要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先要把課文內(nèi)容分析為幾個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別提要,。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至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 變化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jīng)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徹底破壞,。 二、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數(shù)據(jù),找出幾個這樣的句子,,體會一下它們各自的作用,。 本題抓住課文表達方式的特點,作了適當提示,,讓學生揣摩富有表達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nèi)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tài)被破壞的悲劇。 又如“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tài)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又如“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fā)出了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fā)聵。 引用數(shù)據(jù)的句子更多,,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一系列數(shù)據(jù)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本題與第一題可謂同工而異曲,第一題要求用概括的語言扼要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示例: 若羌縣境內(nèi)東北部,,塔里木盆地東部。曾有中國的一個湖泊-羅布泊,。羅布泊誕生于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洼地,。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自20世紀初一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首次進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我是羅布泊人。我們民族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民族,,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我們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豐富的營養(yǎng)使許多人都很長壽,。 小時候,,家就住在羅布泊湖畔,那時候,,羅布泊碧波萬頃,,我跟小伙伴常常撐小船在湖面上轉悠呢。我們看野鴨在水面嬉耍,我們聽小鳥在空中歌唱,,啊,,那時候,陽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麗,,湖面多么廣闊!聽老人說,,塔克拉瑪干沙漠多么可怕,,那還遠著呢,我們這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楊林,,像綠色的長城,遍地綠草,,牛馬成群,,夏熟時節(jié),田野里翻滾著金黃的麥浪,,家家過得挺殷實,,新疆是個好地方,咱羅布泊也是個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長,,1925年,國民黨政府不知為什么,,偏要將塔里木河改道,,讓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那年頭,,我年輕力壯,,也被拉去當工人,又打壩,,又開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們莊上斷了水,,風沙飛揚,,田沒法種了,日子沒法過了,,只得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新疆解放了,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來,,聽說我老家那一帶又好了一陣,。你問我如今羅布泊為什么消失得無影無蹤,唉,那會兒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么生態(tài),,建設邊疆,熱情是挺高的,,隊伍浩浩蕩蕩開來,,地質(zhì)隊又發(fā)現(xiàn)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許多礦藏,開墾農(nóng)田,,開礦辦廠,,好不熱鬧,耕地要水,,開礦要水,,這里修水庫,那里修引水渠,,河水嘩嘩流淌,,流向農(nóng)田,流向礦山,,真有欣欣向榮的氣象,。 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羅布泊水域一天天縮小,,最后完枯干了,。至今羅布泊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更不要說胡楊林了,,望著成片倒塌的胡楊林,望著茫茫沙漠…… 四,、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 本題沿著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讓學生關注生態(tài)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生態(tài)問題是一個大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實地考察,提出問題,,研究對策,。 羅布泊的資料羅布泊(維吾爾語:???????,蒙古語:Лоп Нуур,,古稱鹽澤,、|澤、蒲昌海,、牢蘭海,、洛普池、輔日海,、臨海,、洛普池、羅布池等,,蒙古語及維吾爾語稱“羅布淖爾,、羅布諾爾”,意思是“匯入多水之湖”) 羅布泊是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盆地東邊,、若羌縣以北的一個已干涸的咸水湖,,塔里木河的尾閭湖。 據(jù)1928年的測量,,面積曾達到3100平方公里,,曾經(jīng)是中國第二大內(nèi)陸湖,當時僅次于青海省的青海湖,,至1962年完全干涸,,成為一處戈壁,不過直至21世紀時許多的新地圖仍舊未更正其消失的區(qū)域,,因此看到的是20世紀時羅布泊的水域范圍與形狀,。 干涸了的羅布泊從衛(wèi)星圖片來看就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有“地球之耳”的外號,。 擴展資料: 第一個至羅布泊的中國考古學家是于1930年代兩度前往的黃文弼,,他在這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七十多枚漢文木簡,其中有四枚寫有西漢紀年,,他將此地命名“土垠”,,1980年時,中國科學家彭加木在此地進行科學考察時為找尋水源失蹤,。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6月的暑熱季節(jié)徒步孤身探險中因熱衰竭死亡。 羅布泊有全中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羅布泊地區(qū)北部鉀鹽儲量2.5億噸以上,,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鉀鹽礦中最大的一個超大型鉀鹽礦,。 1999年開始,中國國營的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在此處開辟大型露天鹽礦,,公司所在地羅布泊鎮(zhèn)目前已取代格爾木成為中國最大的鉀鹽生產(chǎn)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羅布泊 羅布泊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nèi)陸河,,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于世,,古羅布泊誕生于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洼地?,F(xiàn)在羅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洼地,,曾經(jīng)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fā)源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洼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稱羅布淖爾,。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紀,曾經(jīng)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據(jù)境地,。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qū)區(qū)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jīng)注羅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干涸,,1972年底,徹底干涸,。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民國20年(1931),,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里,。民國31年(1941年),在蘇制1/50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國分省地圖標定面積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測的1/20萬地形圖上,其面積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為450平方公里。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的受到齊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進入羅布泊地區(qū)的外國人把羅布泊說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見,,錯誤的認定,卡拉河和順湖即中國古記所記羅布泊,。他的學生科茲洛夫和英國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國地理學家范李希霍芬卻持反對的觀點,。接著,,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統(tǒng)的提出一套關于羅布泊游移的理論,認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積,、抬升和風飽蝕降低的結果。這種游移說,,曾長期為中外學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國人亨庭頓提出了“盈虧湖”的理倫,。中國學者陳宗器發(fā)表了“交替湖”的觀點,,而蘇聯(lián)地質(zhì)學家西尼村則試圖用構造運動來做解說,圍繞羅布泊游移問題的爭論,,延續(xù)了一個世紀,。我國科學家近年實地考察,證實了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和集流區(qū),,湖水不會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積物3600年僅1.5厘米),干涸后變成堅固的鹽殼,,短期內(nèi)湖底地形不會劇烈變化,。對湖底沉積物通過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中心,。這說明,游移說是不切實際的推斷,。兩千多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fā)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但是,,由于各種局限和偏見,也制造了許多訛誤,,為羅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羅布泊人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逼浞窖砸彩切陆蠓窖灾唬涿袼?,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豐富的營養(yǎng)使許多人都長生不老,。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婚的陪嫁,,是一個小海子,這在世界上恐怕絕無僅有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東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處,。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等匯集於此,,曾經(jīng)形成巨大的湖泊,。蒙古語羅布泊即「多水匯入之湖」。古代稱|澤,、鹽澤,、蒲昌海等。因河流改道湖泊多次變遷,。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此后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東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現(xiàn)僅為大片鹽殼,。 根據(jù)湖水變化,一些探險家認為羅布泊為「游移湖」或「交替湖」,,擺動於北緯39°~40°和40°~41°之間,。近來中國科學家作了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湖泊的西北隅,、西南隅有明顯的河流三角洲,,說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水系變遷時,,河水曾從不同方向注入湖盆,。湖盆為塔里木盆地最低處,入湖泥沙很少,,沉積過程微弱,。湖底沉積物的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匯水中心。只是湖水有時偏北,,有時偏南,,并非大范圍的「游移」。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東部,。曾是我國的一個湖泊,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于世。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現(xiàn)在羅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洼地,,曾經(jīng)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fā)源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的受到祁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勒河流入湖中,。 那里曾經(jīng)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現(xiàn)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羅布泊是個干涸的耳狀湖 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fā)射的地球資源衛(wèi)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對于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50年代后期來自天山南坡的洪水沖擊而成,。洪水流進湖盆時,,穿經(jīng)沙漠,挾裹著大量泥沙,,沖擊,、溶蝕著原來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進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環(huán)狀條帶,。正因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變化,影響了局部組成成分的變化,,這就勢必影響干涸湖床的光譜特征,,從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科學家們眾說紛紜,,爭論不已,也許對于羅布泊的爭論永遠都不會結束,。 詭異之謎 為揭開羅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來,無數(shù)探險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紗。有人稱羅布泊地區(qū)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qū)”,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蕩,,枯骨到處皆是。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jīng)路過此地時,,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fā)生,。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fā)現(xiàn)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么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wèi)員失蹤,,事隔30余年后,地質(zhì)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余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遺體,。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后,,人們在一陡坡下發(fā)現(xiàn)3具臥干尸,。汽車距離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蘭農(nóng)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而失蹤。后來的探險家在距樓蘭17公里處發(fā)現(xiàn)了其中2人的尸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fā)現(xiàn)他的尸體時,,法醫(yī)鑒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終干渴而死,。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 游移之謎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學家們曾對羅布泊的確切位置爭論不休,,最終問題沒有解決,,卻引出了爭論更加激烈的“羅布泊游移說”。此說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qū),,由于入湖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沉積后抬高了湖底,,原來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處更低的地方流去,,又過許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風蝕會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這個周期為1500年。 斯文?赫定這一學說,,雖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認可,,但對此質(zhì)疑反對者也不在少數(shù)。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根據(jù)對羅布泊的科考結果,,也對羅布泊游移說提出了質(zhì)疑和否定。然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使人們對羅布泊這個幽靈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撲朔迷離了。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后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里來?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xiàn)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后,,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馬上發(fā)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從此,,羅布泊消失了! 還有更具體一點的: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nèi)陸河,。據(jù)《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輪臺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后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里來?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萬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xiàn)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萬多市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后,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馬上發(fā)牛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