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xiàn)在曲陽湖釣魚的人多嗎創(chuàng)建信息 曲陽湖釣場信息由本網(wǎng)會員丸三創(chuàng)建于2012/3/17 22:58:55 釣場類型 免費釣場 曲陽湖碧波蕩漾,,風(fēng)光秀美,坐落在國家級風(fēng)景區(qū)王屋山景區(qū)腳下,,水域面積近千畝,。 釣友分享:收拾好背包,開車從石板溝直接向西,,殺奔曲陽湖,,到那里一看,我的乖乖,,人好多呀,,找到停車位,來到養(yǎng)魚人房子后面的小壩上,,剛好碰到一熟人,,順便一問,掂起魚護一看,,我的娘咦,,好幾斤了,還有大板板,,趕緊回到車上,,去下家伙,,直接坐在我伙計旁邊,,也沒有打窩,掛紅蟲開戰(zhàn),,一分鐘不到,,只見浮標(biāo)一頓,接著送起兩目,,提桿中魚,,心情那個爽呀。 從兩點半支好桿到下午五點半收竿,,一共釣了22條鯽魚,,其中還有幾條三四兩,興奮的別提了,,期待下次再去曲陽湖解毒,,過癮。 不過據(jù)了解,,13年下半年開始收費了,,并且釣場老板在下藥,不是很好釣,,但人還是很多 二,、曲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地方北岳廟:坐落于曲陽縣城內(nèi),,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是漢代至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多代封建帝王遙祭北岳恒山的地方,,唐貞觀年間重修。宋初北岳廟為契丹所焚,,淳化2年(公元991年)又重修,。此后,該廟曾于宋,、元,、明、清各代進行過多次維修與擴建,。由于北岳廟內(nèi)古建成群,、碑碣林立,且品位較高,,1982年2月23日被國務(wù)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山風(fēng)景區(qū),位于曲陽縣最北部,,因其山頂?shù)囊粔K巨石頗似蓄勢待發(fā)的猛虎而得名,,與著名的北岳恒山相連,主峰“三尖梁”海拔1100多米,,由于與唐縣,、阜平接壤,形成了“一腳踩三縣”的山岳旅游景觀,,景區(qū)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虎山風(fēng)景區(qū),,一直深藏于太行山中,,峰巒起伏,多年來人跡罕至,,自然生態(tài)保持了原汁原味,。山中氣候濕潤,空氣異常清新純凈,,細霧蒸騰,,迷蒙如雨,似著上輕旅紗衣,,被游人譽為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王快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灌溉、發(fā)電的大型樞紐工程,,為河北省四大水庫之一,。建筑物有攔河壩、溢洪道,、泄洪洞和水電站,。1960年開始攔洪蓄水,1969年又進行了續(xù)建,,計有加高攔河壩,,擴寬和加深溢洪道并設(shè)置了閘門,建成了水電站等,。水庫由河北省水利廳設(shè)計院設(shè)計,,水庫工程指揮部施工。 王快水庫,,主體大壩氣勢雄偉,,河岸線蜿蜒曲折,河岔縱橫綿延,。沿河岸線奇峰林立,,綠樹蔥蘢,庫區(qū)內(nèi)碧水漣漣,,魚蝦翻舞,,水禽鳴飛。環(huán)庫區(qū)有康熙釣魚臺,、老君堂,、雙龍洞、眼觀奶奶廟等諸多名勝古跡,。王快水庫山美,、水美,、景美,,是游人泛舟垂釣、消夏避暑和修身療養(yǎng)的理想地方,。 三,、曲陽有什么特點?宋代五大名窯 鈞 瓷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nèi)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diào),,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銅金屬,經(jīng)高溫產(chǎn)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汝 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可見汝窯是繼定窯之后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官 瓷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jù)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shè)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shè)窯,,名修內(nèi)司窯,也稱“內(nèi)窯”,。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tǒng)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fēng)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diào)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zhì)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定 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于晚唐、五代,,盛燒于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哥 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zhì)地優(yōu)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傳世哥窯瓷器不見于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fā)現(xiàn),,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于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jù)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fā)現(xiàn),;另一個是修內(nèi)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fā)現(xiàn)。有學(xué)者根據(jù)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nèi)司官窯特征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nèi)司官窯,。 |